走进社会职能服务中心大厅,一块巨大的电子屏显示着中心及各办事处的业务办理实时进度、办事员照片等信息,科技感扑面而来。进入2025年,这个中心以“四化”建设为引领,继续更新优化“智慧综合服务平台”,功能项目从年初的700项扩充至750项,并斩获“第七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奖”。这背后,是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服务效能跃升。
党员学习不掉线 文化浸润到指尖
“以前在大厅办业务时错过学习,现在打开平台就能补课!”工伤科员工商兴梅指着“党建板块”介绍。近期,因在大厅办理业务而缺席学习活动的员工,可以通过平台回看功能完成学习。更新后的“党建板块”涵盖了党委、支部、群团以及“五知”文化等内容,实现学习教育的全时空覆盖。商兴梅感叹:“技术进步让党建更接地气,连我们这些老同志都学会了用平台学习。”
合规审核一次过 智慧把关减负担
支借款单反复修改曾是办事员的“头疼事”。“过去因为材料不全就得跑好几趟审核,现在系统强制上传所有资料,一次通过率达到100%。”工作人员边说边演示合规管理板块的智慧审核功能。平台新增材料关联和法律依据选项,通过逻辑校验杜绝疏漏。这种“智慧合规”模式,正是社职中心向数字化要效率的缩影。
安全防护全天候 黑客折戟“防火墙”
“6月12日,显示黑客对我们的系统进行了三次入侵,但我们的‘防火墙’没给机会。”技术员调出安全防护板块的后台记录。每天有数次至十余次来自全球各地的黑客攻击尝试,足以说明平台数据的重要性。中心信息技术团队通过“桥接”老服务器实现数据双备份,做到了实时监控漏洞。“以前安全排查得蹲机房,现在电脑和手机都能预警,安全性和便捷性大幅提升!”技术员自信地介绍。
应急响应零延误 故障修复有速度
年初停电导致平台重启后数据丢失,技术团队迅速联系厂家,通过数据库查找代码,并逐条梳理信息,仅用6小时恢复运行;6月9日平台出现“连接错误”提示,前台服务停滞,他们迅速响应,短时间内完成修复……每次遇到此类突发状况时,中心技术人员都第一时间解决故障,最大限度降低对前台服务的影响。同时,每次故障都是练兵的机会,他们总结原因及经验,同步创建案例库,优化应急预案。“信息科的反应是真的快!”前台的同事们都竖起了大拇指点赞。
迈向AI大时代 打造智慧新生态
信息科的张艺透露:“我们正加速推进平台智能化升级,构建全链条智慧服务体系。在流程重构方面,基于NLP的智能公文系统可实现文件自动分类与摘要生成,AI合同审查模块将风险识别效率提升30%;在数据赋能领域,通过整合OA、财务系统数据构建知识图谱,并利用历史数据训练预测模型辅助资金决策;人机协同办公则引入智能会议助手和RPA自动化工具,实现任务派发与财务对账‘零人工’;组织进化层面,智能培训系统可依据岗位需求自动生成学习手册。”此外,他们还积极探索接入DeepSeek大模型,以“AI+平台”模式重塑管理流程,让服务从“数字化”向“智能化”跨越。
从“跑多次”到“零跑动”,从“人找服务”到“服务找人”,社职中心以技术为笔,正在书写“智慧民生”的新篇章。正如建设智慧化平台时的初衷那样:“数字化不是冷冰冰的代码,而是让服务更有温度。”